
刚当上团队负责人,事情又多又乱?这是我的两个笨办法
最近刚晋升了小组负责人。之前一直做开发,现在开始带团队。之前总会幻想,自己当了管理之后,肯定会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,让每个人都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觉得自己就是这样来的。肯定能安排好,怎么样 怎么问最近刚晋升了小组负责人。之前一直做开发,现在开始带团队。之前总会幻想,自己当了管理之后,肯定会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,让每个人都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觉得自己就是这样来的。肯定能安排好,怎么样 怎么样。
实际做了之后,才发现没有那么简单。
- 小事情真的太多了,所有人都在找你,领导、组员、运营、其他组同事等等。
- 正在做的事情太容易被打断。
- 随时都要做着某些小决策,而且要为自己的决策负责。
- 时刻处于当下的事情 和 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 之间的担忧。
- 要为组员的失误承担责任或者说代价。
- 还是很难从具体的事中抽身。
感觉自己像个“救火队员”,哪里起火扑哪里,非常被动。
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,希望未来会越来越顺利。
还有就是,突然意识到,每个团队都有每个团队自己的风格,同一套管理方式,并不适用于每个团队。可能这就是所谓“团队氛围”,说的大一点就是“企业文化”。
现在还处于摸索磨合阶段,后面肯定会越来越好。
整理一下自己目前遇到的两个最大的问题:
- 事情太多,总忘事。 今天答应运营要个数据,明天答应产品跟进个需求,各种小事层出不穷。虽然用了任务清单,但还是会漏掉,特别耽误事。
- 计划总被打乱,团队很累。 经常有“紧急需求”插进来,或者因为线上数据问题要立刻修改。开发同学刚进入状态就被打断,而且因为催得急,需求都没讲清楚就开工,导致有些人的工作进展的很不顺,大家身心俱疲。
花了些时间摸索和调整,找到了两个非常有效的方法,来分享一下。
一、 怎么才能不忘事?—— 建立一个你绝对信任的“任务系统”
问题的根源在于,我总想尝试用脑子记住所有事。但人的记忆力是靠不住的,尤其是在多线程工作时。
我的解决办法是:彻底把大脑清空,把所有待办事项都挪到一个外部系统里,并且完全信任它。
具体我是这么做的:
-
第一步:把所有事情都收进一个“篮子”里。
- 我规定自己,无论多小的事,无论是在微信上听到的、会议上决定的、还是自己突然想到的,只要是需要后续处理的,就立刻记到我的任务App里。我用的滴答清单,你用任何你顺手的工具都可以。关键就是“立刻”两个字,别想着“待会儿再记”。
-
第二步:每天固定时间整理这个“篮子”。
- 我每天会固定两个时间(比如早上刚到公司,和下午下班前),专门来处理这个收集箱里的任务。这时候,我会对每个任务做判断:
- 这件事两分钟能搞定吗? 如果能,比如回个简单的邮件,我马上就做掉。
- 这件事需要交给别人做吗? 如果是,我立刻把任务指派给具体的同事,并写清楚要求和截止时间。
- 这件事比较复杂吗? 如果是,我就把它拆成具体的下一步动作,并且定好具体在哪一天、什么时间去做,而不是只设一个最终的截止日期。
- 我每天会固定两个时间(比如早上刚到公司,和下午下班前),专门来处理这个收集箱里的任务。这时候,我会对每个任务做判断:
-
第三步:信任你的系统,然后放松。
- 当我养成了前面两步的习惯后,我就不再需要脑子里紧绷着一根弦去记事情了。因为我知道,所有事都已经在系统里了,它到时候会提醒我。这让我能在开会和思考重大问题的时候,真正地集中注意力。
这个方法的精髓就是:把大脑从“记事本”解放出来,让它专心做“决策者”。
二、 怎么应对没完没了的“紧急需求”?给混乱立规矩
突发需求是免不了的,但我们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打乱我们。我的核心思路是:让“紧急”变得透明,并且让大家看到它的代价。
我的具体做法是:
-
立个规矩:所有需求必须从我这里过。
- 我成了团队的“看门人”。不管是运营、产品还是老板,有新需求都得先告诉我。这避免了大家直接去打扰开发的同事。
-
给“紧急需求”设个简单的门槛。
- 当有人跟我说“这个很急,要马上做”的时候,我不会立刻答应。我会请他花一分钟回答三个问题:
- 这个需求是解决什么问题的?(比如:是哪个关键数据出了问题?)
- 如果不做,最坏的结果是什么?
- 为什么必须在这个时间点完成?
- 可能就这简单的三个问题,就会挡掉一半其实并不那么急的需求。它逼着提出方自己先想清楚。
- 当有人跟我说“这个很急,要马上做”的时候,我不会立刻答应。我会请他花一分钟回答三个问题:
-
把变化摆到台面上说。
- 比如在每天的站会上,我会明确告诉大家:“我们今天原计划是做A、B、C三件事。但现在插入了一个紧急需求X,因为它关系到核心收入。所以,我们决定把C任务推迟到明天。”
- 这么做的好处是:
- 对团队成员: 他们知道了计划为什么改变,心里有数,减少了莫名其妙的感觉。
- 对需求提出方: 他们能清楚地看到,他们插一个需求,是以牺牲另一个计划内任务为代价的。
-
在计划里预留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。
- 我排工作计划的时候,不会再排得满满当当。我会主动留出大约20%的空余时间,专门用来应对这些突发任务。这样当急事来了,我们就能从容地调整,而不是全员加班。
-
紧急需求也必须要搞清楚再动手。
- 我定了一条铁律:再急的需求,也得先把目标、做法和验收标准说清楚才能开始写代码。
- 我的方法是开一个“15分钟启动会”,把需求方、开发和测试叫到一起。核心就是弄明白三件事:
- 我们到底要做什么?(目标)
- 打算怎么做?(大致方案)
- 做到什么样子算完成?(验收标准)
- 开会时,最后一定要让开发的同事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他的理解,确保所有人想的一样。这十几分钟的沟通,能避免后面几天甚至几周的返工。
总结一下
上面这两个方法,一个帮我管住了琐事,一个帮我管住了混乱。它们加起来,让我从一个被事情追着跑的“救火队员”,慢慢变成了一个能主动安排工作、掌控团队节奏的“规划者”。
管理团队,我觉得不是要让自己变成全能的神,而是要建立一个好的系统和工作习惯。希望我这些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,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。
在没做管理之前,看到类似的内容,都会觉得不屑一顾。心里会觉得:“本就应该如此,难道这些不是基本操作吗。” 实际上,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。正如那句话 “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” 。当你没有经历过事情时,是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知!幻想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往往会有不小的差距。
人呐,还是不要太高看自己。
-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